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史故事大家讲”第一百零六期:红岩革命烈士“江姐”
2021-07-31 07:51  

红岩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一封“托孤”信,写于1949年8月26日。彼时,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不时传到重庆渣滓洞监狱里,在狱中的江竹筠隐隐感到自己可能会倒在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于是,她写下了这封特殊的信。如今,这封信被收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粗糙的毛边纸面上,笔迹的颜色深浅不一,还有好几处涂改的痕迹,字里行间,有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有对年幼儿子的牵挂,透露出“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和“钢铁铸成”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富顺县。因家境贫寒,她10岁就进入袜厂当童工,后来辗转重返学校,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抗战爆发,江竹筠和同学们一起涌向街头、走进田间,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活跃分子。

1939年,19岁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25岁时,江竹筠与地下党员彭咏梧结婚,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后来承担起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分发投递工作。她待人温和,关怀同事,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

1948年1月,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在领导下川东地区的武装斗争时不幸牺牲。为了引出江竹筠等其他共产党人,敌人将彭咏梧的头颅砍下,悬挂示众。

失去爱人的悲痛并没有将江竹筠击倒,不久,她向组织提出,回下川东地区。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离开重庆前,江竹筠抱着幼小的儿子失声痛哭。

革命的道路曲折而艰难。因叛徒告密,1948年6月,包括江竹筠在内的一批同志在万县被捕,被关进了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为撬开江竹筠的嘴,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了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他们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使她无数次痛得昏死过去,又被凉水浇醒。如此反反复复,却一无所获,他们得到的只有江竹筠的厉声斥责。江竹筠的坚贞不屈和英勇斗争,激励着整个渣滓洞的难友。他们隐秘而自发地为“江姐”送去慰问,大家称她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解放军捷报频传,身在渣滓洞的江竹筠却预感到敌人可能会在最后进行疯狂的屠杀。已经失去丈夫的她,心中最为牵挂的还是尚未长大的儿子。8月26日,拖着受刑后还没有完全康复的右手,她悄悄藏起吃饭的竹筷,削尖做笔,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艰难地写下了这封“托孤”信: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临刑前,江竹筠身上唯一带的就是儿子的照片。

如今,每到初春,歌乐山上漫山遍野红梅花儿盛开,好似表达着对革命者凌霜傲雪、无惧牺牲、英勇斗争的礼赞。


关闭窗口

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分化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1688号实验楼B座
电话:0791-87142856   邮编: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