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史故事大家讲”第一百零五期:国家的孩子
2021-07-30 07:50  

1959年,新中国遭遇历史上最困难时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福利院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被收养的几千名孩子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当时,这个关乎几千名孩子命运的重大决定,是从周恩来总理和时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的一通电话开始的。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提议,把这些地方的孤儿接到草原来,分散到蒙古族人家寄养。乌兰夫的长女云曙碧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康大姐她来找我父亲(说),你们的内蒙古牛奶多,能不能给南方的孤儿?我父亲说,你(牛奶)要喝完以后怎么办呢?这不是长期的,又怎么办呢?你干脆把那小孩儿给我们吧。” 就这样,孤儿院的孩子们踏上了前往草原的火车。

从1960年到1963年,先后有近3000名营养不良的孤儿被送往草原,这些孩子,当时最大的七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他们有共同的母亲——“草原母亲”。曾将这段历史搬上银幕的导演说,当年参与领养的牧民家庭向国家许下庄严承诺:“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为了不给抚养家庭增加负担,内蒙古自治区调集了丰富的物资。为了让爱吃米的南方孩子尽快适应,当地专门给他们配给了米和糖果。这一年,来自安徽的两岁女孩被草原上的养父母取名为“通嘎拉嘎”,在蒙语中意为“清澈”。

无数草原母亲用她们博大的胸怀和温暖的爱含辛茹苦地将这些孩子养大,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他们,从此,这些“国家的孩子”们在草原上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曾写出长篇小说《静静的艾敏河》的蒙古族作家萨仁托娅说,在这段传奇的历史背后,是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爱,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和担当。草原上的额吉尽管爱的毫无保留,但是她们从来没有觉得这些孩子只属于自己,恰恰相反,她们永远记得这些孩子是“国家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就像草原一样辽阔。







关闭窗口

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分化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1688号实验楼B座
电话:0791-87142856   邮编:330004